2021年已到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节点?发表时间:2021-05-06 18:25 从现实来说,自动驾驶量产还早。 作者|山丘 出品|数字化报 “中国的智能汽车发展态势超过全球其他市场,自动驾驶技术已到大规模量产节点,而且智能化这么广阔的一个市场,现在就说哪些人已经把市场占领了,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其中,‘自动驾驶技术已到大规模量产节点’,是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产品委员会主席、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郭阳对自动驾驶的主要看法。 无独有偶,在自动驾驶领域,不仅仅需要在做到技术突破后就截然而至,判断其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技术应用能否做到量产化。’ 早在2019年的JDD大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发布了两款最新研发的智能物流设备——配送机器人4.0和室内移动通用平台,并透露配送机器人4.0将实现量产,此举意味着京东实现了无人车从研发测试到规模化商用的跨越。 对于无人车量产化,肖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京东无人车在一代一代地进步,京东迟迟未公布要量产,是正在解决无人车的量产问题。未来判断无人车的点就是看它怎么具备量产化的能力。和汽车一样,只有量产化,这个产品才是一个市场化的产品。” 进入2021年,多家汽车公布自动驾驶量产宣言,其中,小鹏P5官方宣称能达到600公里的续航里程,并宣布在今年实现量产;哪吒s官方声称也将量产;本田汽车全球首款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本田Legend在今年3月5日正式发售。 归根到底,汽车们不得不推进自动驾驶量产化进程的原因是: 一是市场规模利好。从自动驾驶的规模来看,我国去年自动驾驶的市场规模已达1702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2358亿元,是2017年的3倍多。截至2020年6月,全国17个城市已累计发放约282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国内多个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经陆续开放无人驾驶测试。随着无人驾驶测试的落地,自动驾驶技术的场景应用将越来越成熟,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 二是来自跨界选手的鞭策。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BAT等企业进入市场、加大投入研发技术,无人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其中,威马W6有百度Apolo的技术支持,保证了威马 W6 能够达到L4级别无人驾驶;极狐阿尔法s华为 HI版则是北京汽车和华为技术共同研发而诞生的产物。 但事实上,虽然自动驾驶车出现了,但在量产上还需要一大步。 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认为自动驾驶量产还很难:“L4全自动驾驶的Demo有很多,但要做到真正的L4量产级别,各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应该可以说是进入了L2+时代,要说什么时候真正达到L4级别,那就不需要安全员坐在里面,那时候的L4才是真正的L4。” 拿华为打造后的极狐来说,根据汽中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3月产销数据,3月,ARCFOX(极狐)品牌销量为71辆,环比下降58.24%。一季度累计销量为304辆。由此可见,极狐的库存量还是比较大的。 销量低,也许和自动驾驶车辆的价格颇高的原因有关,从消费者的意愿来说,AlixPartners报告显示,行业高估了消费者购买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意愿,大部分考虑购买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潜在消费者表示,他们倾向于在自动驾驶汽车广泛普及后继续等待五年或更长时间再进行购买。 和普通车辆相比,如果自动驾驶的价格过高,也会让人望而却步。目前,我国消费者愿意承受的溢价幅度最低,仅为8%,即他们愿为L2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多支付2178美金,为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多支付2343美金,费用仅小幅上升。 对此,AlixPartners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负责人Shiv Shivaraman也感叹道:“自动驾驶代表着全新的出行方式和技术平台,冒险进入这一领域的传统车企和新入场者应该清醒地审视各自的发展路径,寻求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其中或许包括与其它行业参与者合作,分担布局自动驾驶汽车的风险。” 至此,我们不禁怀疑,汽车们到底有没有自动驾驶量产的能力?另外量产出来的车又该如何销售?2021年被虽称作高阶自动驾驶量产的元年,但仍旧需要接受重重考验。 |